<大多粗糙,来不及细思索和整理,一瞬心念,临时记下,作为纪录>


【2014·12·17】

久没去超市。把该置的置了,要买的买了,可否之间的放在下次,重量控制在自己双臂的力量之内,天冷,无风,乘车而回。

清洗衣物。

把厨房堵了两天的下水道给认真办了。

收拾起前天打碎的盖碗。

仔细清洗掉搁置忘了的茶盅。

做这些,是需要心情的。


惦念起上回岳阿姨给炖的梨汤,甜心润肺。

削一只贵妃梨,切块儿,洗几颗大枣,剥几个桂圆,几粒葡萄干,一起放在玻璃皿里,加水盖过食物,开火蒸煮。

前几天一睿智人说:你会写文章,那样较劲儿,倒还不如在家做一道菜……这话不堪往细了琢磨,只是感到,自己真心对不住自己。

十分钟后去看火,发现玻璃皿裂了,汤水都到了锅中。换了碗再蒸。真是一粥一饭不易啊,如果在生活中能把一碗水端平,一个汤炖好,那也是比一箩筐的文字更受用的。

今晚的梨汤,味道还是差很多。一切都不是想当然就能做好的,一顿饭是,一段文字也是。所有呈现得自然而恰到好处的,都是日积月累的练习和感觉调配。


很多未完成。至少,比起很多要写的文字,今晚我知道了做好一碗梨汤的同等重要性。它们是同一个事物,是自己整个的呈现。


像我见过的他们。TA就是透过TA而获得生命、有情有义的一切。




【2014·12·20】

早上的阳光,暖暖的,让人眼眶湿润。想起小时候,会在一个阳光很多的下午,把封存爸爸照片的所有塑胶都剪掉,觉得那又冷又硬的一层,让我看不真切爸爸的模样,把他隔得又远又陌生。把那纸质的照片抽出来,留下满屋子剪碎的塑料和我那个年纪理解不了的所谓命运。


后来,会觉得那冷硬的塑胶是好东西,抽了真空,没有氧气,装裱起来不会变坏,不会变质,事物长长久久地留在原地,微笑,或年轻的模样,或幸福的片刻。似乎那仅有的偶尔的瞬间,真的可以抵过一生,可以为此忍耐过一生。


再后来,装着端着架空着,心不着地,久了,累了,空了,忘了活着的真切滋味。像被封在塑胶里,远远的,和自己隔着。我不知离天真还有多远,离一个阳光很多的下午有多远,我会再次拿起剪刀,把自己抽出来。




【2014·12·21】

昨天的分析讨论中,有谈到艺术品的定位选取及目标用户的可能需求问题,最后大家的共识也落在常理之中。略为转换一下可以这样说:艺术品作为消费品的话,人们首先考虑的一定是它的消费性,要符合大众审美,好看,性价比高,另外,出身高或贵有投资空间也是它很重要的附属价值之一。

而那些艺术价值极高,却不适合观赏或摆放悬挂或过于抽象无解的,对消费者来说只能保持敬而远之。


一件艺术作品,它的消费性或艺术性从它诞生那一刻就被决定了的,甚至在它诞生之前的几十年前上百年前就已经被决定了,因为它完全取决于创作者本人和造就创作者的时代背景。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格调境界的高下,决定了艺术品命运的去向:是娱大众之目,还是投特定人群所好之趣味,还是从艺术本身出发,不管日后登得殿堂还是弃于沟渠,或永无见于天日。


人也是一样。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ta日后的去向。

但一个人的可选择又是极其有限的,人的所谓自主性和创造性,除了自以为是和狂妄自大的部分,几乎是等同于个人的狭隘和无知的。就如前天《普拉达的女王》里所摘那段,一件蓝毛衣的主动选择其实是被时尚早已设定好的被选择和被分类。反过来,那貌似更高一级的看似掌握主动权的少部分,也被由普罗大众所搭建的普世价值和时代环境所选择和决定。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所谓的自由也好创新也好,都只是相对而言,都不过是戴着镣铐跳舞而已。这是一个生态链现象,它是一个圈,所有事物都息息相关,牵一发可以动全身的蝴蝶效应才是它的反应机制。所谓众生平等,原是来于此的。看看食物链就明白了:坐在食物链塔尖的人类,入土之后不还得被“微生物”吃得干净?


如同地球在宇宙中的命运一样,它作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的同时,也具备了最适宜观察宇宙万象的“特殊”位置。造物主是决不浪费的,一切都是恰到好处。

由此我也相信,一个人出生那一刻,ta的时间地点、肉身所具和所有的环境和背景,包括在ta出生之前整个宇宙和人类演进的大千世界的存在状态,都同时决定了ta日后人生的智慧所达的高度能够刚好理解赋予ta的这一切。

是必然,也是佛陀出生时口念“天上天下,唯我独尊”的觉悟。人生所遭遇的一切都是“私人订制”,所有的幸,与不幸,悲欢离合,故事和事故……


冥冥之中……总用这四个字来形容我所无法理解和说明的一切,没有上学的年纪就感知到它的巨大推力,后来很多关头都会再遇这个词,暗叹生、世之不可思议,现在依然被它牵引,将来,或很久以后,老之将至,或许它还在……

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那不可说的,就冥冥之中吧……  




评论
热度(1)

© 沐一韩 / Powered by LOFTER